□孔軍
孫昺,字光大,號橐泉,生卒年不詳,關中榆林(今陜西榆林市)人。他“少負才名”,明敏有才干,遇事多謀善斷。嘉靖十九年(1540)中舉,但之后多次“累舉不第”。
孫昺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四月出任陵縣縣令。按照陵縣官場舊俗,縣衙田糧官從不對外公布賦稅征收具體額度,而是與各鄉(xiāng)胥吏私下商定征收數額,以此中飽私囊。孫昺獲悉后,立即展開嚴查。其涉事者不論牽扯到何種勢力,一律“正以法”。那些曾經橫行鄉(xiāng)里、魚肉百姓的奸吏們將所貪墨的錢財和欺隱的土地悉數交出,由此“積弊頓除”。明朝末期朝廷課稅繁重,孫昺前幾任縣令執(zhí)法過于嚴苛,逮捕了許多抗稅不交的農人,牢獄中人滿為患,同時也造成了“田事多無人問津”,老百姓對此怨聲載道,申訴者極多。孫昺將所有案件一一重審,耐心細致。他根據案情分類,對誤判或情節(jié)較輕者一概釋放,使其歸家,安心生產。此時民間有歌謠在傳:“侯若匪鑒(鏡子),照我奚明;侯若匪衡(秤桿),稱我奚平?!?/p>
方志是研究地方史的重要參考資料。陵縣歷史悠久,有明一代卻“百年缺典”。孫昺蒞政陵縣后喟嘆:“陵古平原地也,歷周、秦、漢、唐,稱為名郡。賢人君子生斯,宦斯,代不乏人,豈無其志乎?。俊庇谑恰霸L延耆碩,詢咨生儒,復求邑志”。他任命本縣名儒士紳谷蘭宗為總編纂,歷時兩年纂成。這是陵縣歷史上第一部官修方志,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但非??上У氖牵撝疚ㄒ话姹編捉浺资?,現失傳。孫昺也非常重視教育。嘉靖二十八年(1549),時任知縣石巖創(chuàng)建三泉書院,這是陵縣最早的縣學。他在此基礎上進行修葺完善擴建,使書院周圍擴大到“一百五十余丈”(約22畝);同時將教諭署、訓導署置于書院旁;敦請當時著名學者、碩儒到書院為生員傳道授業(yè)。其后陸續(xù)出了康丕揚、石維屏、楊文忠、藺剛中4名進士。這與孫昺重視教育是分不開的。
由于孫昺的功績卓著、才干突出,許多朝中愛才大員、臺諫紛紛“交章上薦”,甚至“月上三薦”。陵縣士民擔心他為此“超擢”而離開陵縣,于是一起上訪至山東巡撫王虛齋處,“泣拜”懇求讓其留任。巡撫早已“撫髀嘆賞”孫昺,雖體諒百姓民情,但朝廷更需要孫昺這樣的治世能臣。不久朝廷提升孫昺為河南懷慶府同知。離任之日全城百姓為其餞行,“攀援臥轍”,哭聲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