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滋味長
□喬兆軍
母親大老遠的,給我送來兩袋白菜。我說,這東西很便宜的,幾毛錢一斤,費那勁干啥。母親白我一眼說,自家種的,沒污染,吃著放心。
記得小時候,母親總愛在園子里栽些白菜,施農(nóng)家肥,不噴農(nóng)藥。白菜長得爛漫又任性,等長到一定程度,母親就會把葉片向內(nèi)翻過去,再在頂部壓一塊土坷垃,白菜就密密匝匝把自己包裹起來,長成了一朵含苞的大花骨朵。到了冬天,多少蔬菜都不見了蹤影,唯有普通的白菜最惹眼,瓷瓷實實地立在那兒,猶如鄉(xiāng)下腰身豐腴的農(nóng)婦,很有精氣神兒。
遇上晴好的天氣,我會和父親一起去收白菜,我們把白菜砍倒,然后就著太陽曬一下,接著再整擔(dān)地往回運。之后白菜就成了農(nóng)家餐桌上的當(dāng)家菜,母親怕我們老吃一種菜吃膩了,于是就變著法兒做:熗白菜、燴白菜、涼拌白菜心、醋熘白菜、白菜燉豆腐……咋做都好吃。它也便宜,什么東西不值錢,不是說白菜價嗎?等白菜吃完了,春天也就來了。
最喜歡的是在大雪封門之時,圍著火爐,吃母親做的豬肉白菜燉粉條。母親將豬肉切塊,煸炒出油脂,加姜、八角爆香,再加料酒、生抽翻炒上色,放入切好的白菜,加水煮開后再放粉條燜煮一會兒就好了。母親做的這道菜味道鮮美,油而不膩,我們個個吃得鼻尖冒汗,酣暢淋漓,于熱氣騰騰中看門外大雪紛飛,享受著最簡單的生活,體會著最地道的幸福。
白菜好吃,尤其經(jīng)過霜打之后,更是味美。明朝王象晉《群芳譜·蔬譜》就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的句子。意思是指早春時候的韭菜和秋末時候的白菜,最為鮮嫩可口,是各種菜蔬中的佳品。范成大在《冬日田園雜興》中寫道:“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fēng)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詩人兼美食家的蘇東坡也作詩詠白菜:“白菘類羔豚,冒土出熊蹯。 ”竟然把大白菜比作羊羔、豬肉甚至熊掌。
大白菜富含多種維生素、無機鹽、纖維素及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等營養(yǎng)成分,有“百菜之王”的美譽?!侗静菔斑z》中也記載:食之潤肌膚,利五臟,且能降氣,清音聲。 ”所以又有“冬日白菜美如筍”之說。
白菜,清清白白,平平常常,從立秋下種,到小雪后收獲,秋老虎也碰過,嚴霜也經(jīng)過,白菜卻修煉得顏色碧玉,脆脆爽爽。絢爛過,濃烈過,復(fù)歸于平淡。這滋味,該是人生的真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