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
德縣兵工廠生產(chǎn)的子彈。
??? 說起袁世凱,人們自然會想起這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大總統(tǒng),又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且僅做了83天的皇帝。這位人物與我們德州有著密切的關系,那就是他在德州建立的德縣兵工廠。
建德州北洋機器制造局
???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前,首先攻陷天津,對北洋大臣李鴻章策劃創(chuàng)辦的天津北洋機器制造局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 1901年9月,山東巡撫袁世凱于11月繼任直隸總督。
??? 袁世凱上任后,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一是在保定設立北洋軍政司,組建和訓練北洋軍隊;一是抓緊恢復北洋機器制造局,以便為北洋軍隊提供足夠的武器彈藥。在恢復重建北洋機器制造局的選址問題上,袁世凱認為天津的濱海條件已不適合外國船堅炮利的形勢。而德州的交通條件歷來十分優(yōu)越,當時到北京、天津之間尚有運河通航,而且正在醞釀建設的津浦鐵路也即將動工,這里的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加上袁世凱青少年時期長時間在泉城濟南讀書,有時也到德州游覽觀光;義和團運動初期,袁世凱曾奉命將天津小站的北洋軍拉到德州練兵一月有余,對德州的大街小巷都比較熟悉。最終確定在德州西門外,運河碼頭東岸的花園處,興建德州北洋機器制造局。
??? 此地東臨津浦鐵路德州站,西枕京杭大運河,南至豆腐巷、北至上碼頭村 (今黑馬蔬菜批發(fā)市場北界),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600米,約有土地850畝。德州北洋機器制造局自1902年秋開始動工,到1904年8月底完工,1904年10月正式投入生產(chǎn)。
??? 1912年11月,當上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的袁世凱,按照 《臨時約法》,將德州北洋機器制造局交歸陸軍部,定名為德縣兵工廠。但此后的幾年,袁世凱一直暗地里控制著兵工廠的人事事項。 1916年5月6日,袁世凱去世。德縣兵工廠成為各派軍閥爭奪的重點。
德縣兵工廠的機構設置與經(jīng)費來源 北洋機器制造局時期
??? 制造局負責人稱“總辦”,總理局務,副將銜,先后由王仁寶、劉冠雄和言敦源三位擔任。副職稱“會辦”、“提調”、“監(jiān)理”,分別幫辦局務,總管廠務。
??? 制造局內設10個機構:文案處、收支處、報銷處等,還有駐津收支處和轉運所。各機構設有正副委員、司事、書識。下設有12個工廠:機器廠、快槍子廠、新槍子廠等。各廠設管理官、司事、書識,各廠廠務統(tǒng)由提調總管?;鹚帋煸O在德州城東南方,距城約四五里,外為土圍,內有彈庫八座。另有負責保衛(wèi)、稽查的武弁141名,工勤人員234名,由相應處室管理。全局總人數(shù)最多時達3000人。
??? 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建局開始至三十三年(1907),開辦經(jīng)費是由上海、天津和煙臺3個海關的稅收中提取,直接解交德州北洋機器制造局。自光緒三十四年(1908)始,改由海防支應局按各項用途定額發(fā)給銀兩,如添置機器、續(xù)建工程等須另案申請。
德縣兵工廠時期
??? 兵工廠負責人先稱 “督理”,后稱“總辦”,將軍銜,先后由魏允恭、王亨鑒等8人擔任。副職先稱“協(xié)理”,后稱“會辦”。
??? 兵工廠內設11個處股,計有庶務股、書記股、會計股等。各股設股長、股員、司事、司書;各處設處長、處員、司事、司書。下設13個分廠,除原來的12個工廠外,新增造紙廠。各廠負責人改稱“主任”,設管理員、司事若干名。到民國十三年(1924)時,工匠人數(shù)只有1700人。
??? 民國后,德縣兵工廠全部經(jīng)費由陸軍部軍械司按定額發(fā)給。初期,每月?lián)芙?jīng)費京平銀3萬兩。不久,因擴充防護營又加兵餉京平銀3000兩,每月合京平銀3.3萬兩。后來改用銀元,每月發(fā)給45833元,年合55萬元。經(jīng)費基本減少一半,而且還經(jīng)常出現(xiàn)拖欠。
德縣兵工廠的主要產(chǎn)品和數(shù)量
??? 德縣兵工廠主要制造“七九”子彈和“六五”子彈,還生產(chǎn)自用的硫酸、硝酸等化工原料和無煙藥等半成品。所用的機器設備,全部由德國和英國進口。
??? 主要品種有——槍子類:“七九”帶箭槍子、“七九”無箭槍子、“七九”尖箭槍子等。炮彈底火類:格魯森5.7厘米炮彈底火、日本7.5厘米炮彈底火、克虜伯7.5厘米炮彈底火。炮彈碰火類:格魯森炮彈碰火、37毫米炮彈碰火和6厘米炮彈碰火。炮彈類:6厘米開花炮彈和 37厘米開花炮彈。藥水類:硝鏹水、黃鏹水、黃噫噠?;鹚庮悾好匏幣骱蜔o煙藥。槍彈配件類:各種槍子銅殼、槍子底火、槍子箭頭、銅子夾和鋼子夾。軍用器械類:鐵子彈箱、大小鐵锨、大小洋鎬、大小洋斧。
??? 從兵工廠的軍火生產(chǎn)數(shù)量看,每年實際制造各種槍子1500萬粒至2000萬粒,但從工廠工人數(shù)量和設備能力來看,潛力是很大的。
軍閥混戰(zhàn)與德縣兵工廠的廢除
??? 1924年,曹錕通過賄選當選總統(tǒng)。各地爆發(fā)聲討曹錕的游行示威。雄踞關外的奉軍,挾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戰(zhàn)敗舊怨,揮兵入關。9月24日,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爆發(fā)。直系大將馮玉祥與奉軍通款倒戈,將所部改為國民軍,自任總司令,并于10月23日開進北京逼迫曹錕下臺。 11月3日,曹錕辭職,吳佩孚由塘沽從海上南逃。
??? 1925年秋,奉系軍隊在皖浙為孫傳芳所敗,奉系軍閥張宗昌當上山東督軍。因張宗昌把德州以南劃為他的勢力范圍,而德州以北則屬于另一個奉系軍閥李景林的勢力范圍。所以1926年2月,張宗昌下令德縣兵工廠停辦,并將機器設備拆遷至濟南新城兵工廠。原兵工廠的工人被分別遣散到濟南、漢陽、鞏縣、等地兵工廠。 1937年,日軍占領德州后,也曾在此駐扎過日本軍隊。1946年6月,德州老百姓為了戰(zhàn)事需要,將德縣兵工廠的廠房徹底鏟毀。
??? 德縣兵工廠在歷史上存在22年,大約德州城有1.5萬人靠其生存。在清末民初戰(zhàn)事頻盈、災荒連發(fā)的特殊歲月,它的建立與運行,既促進了周圍失地農(nóng)民和城市無業(yè)人員的就業(yè),又極大地促進了德州地域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繁榮。
□本報特約撰稿人 張明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