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西洋行動的總策劃是朱棣,因此我們得站在朱棣的角度來想問題。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皇帝,朱棣要處理的重大問題無非是兩件事,一件是國防,要時刻警惕元朝的后裔蒙古人卷土重來。朱棣雄才大略,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直面北方的挑戰(zhàn),并數次御駕親征,大大削弱了蒙古各部的實力,使蒙古鐵騎幾十年間不敢越雷池一步。鄭和下西洋顯然和國防扯不上關系。
??? 另一件就是內政了,朱棣面對一個老爸朱元璋留下的難題:差錢。
??? 中國境內金礦和銀礦十分稀少,因此在金屬作為貨幣的古代,一旦中國的經濟有所發(fā)展,經濟總量和貨幣總量的矛盾就會日益突出。朱元璋一開始試圖沿用元朝印制紙幣的老辦法,發(fā)行大明寶鈔來增加貨幣供應量,與日益增長的經濟總量相適應,結果由于無法控制紙幣的貶值問題,大明寶鈔可恥地失敗了,民間依舊用銅錢作為貨幣。
??? 但是銅錢本身是賤金屬,一枚銅錢的價值很小。在小額交易中銅錢還是很方便的,比如買棵白菜、打瓶醬油什么的,但是經濟越發(fā)展,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大額交易,這時銅錢的麻煩就來了。
??? 朱棣迫切需要找到一條發(fā)財致富的捷徑,維護大明王朝的統(tǒng)治。北方游牧民族與明朝長期對抗,蒙古高原那邊不可能有什么發(fā)財的機會。那么南方的海上有沒有機會呢?假如能夠在海上找到貴金屬比如黃金、白銀的產地,武力搶奪或是和平貿易,都會給大明王朝帶來足夠多的貨幣,國內經濟的差錢窘境也將一舉解決。
??? 這就是鄭和下西洋的一個秘密任務:找錢。確切地說是尋找貴金屬貨幣,比如黃金和白銀。
??? 不過,這個任務是不可示人的。明朝是一個道德至上的時代,你可以悶頭發(fā)大財,但是絕對不能宣揚你喜歡錢。如果你說了,就會被儒生們的口水淹死。朱棣殺了天下第一大儒,名聲已經夠糟糕了,如果再明目張膽地說我派鄭和去找倆兒錢花,簡直不敢想象后世的儒生會用多么惡毒的語言咒罵這個永樂皇帝朱棣。
??? 既然這幫掌握話語權的文人喜歡道德,那我朱棣就高舉道德的大旗好了,公開宣布我派鄭和出海是為了揚我國威,讓四方蠻夷歸化天朝。從儒家的正統(tǒng)觀念看,這個理由太主旋律了,于是反對之聲寥寥。背地里,朱棣與鄭和卻務實地尋找發(fā)財致富的良機。
??? 看一個人也好,看歷史也好,都不能只看人們公開說的那套東西,而要看人們背地里在干什么。
??? 那么,鄭和完成找錢任務了嗎?
??? 隨著大明皇帝一聲令下,三保太監(jiān)的船隊永遠地從煙波浩淼的印度洋消失了。這到底應該算是“杯具”還是“洗具”呢?
□波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