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感慨?“酒肉朋友普天下,患難知己有幾人”?可是德州名士盧見曾,卻是酒肉朋友不多見,患難知己有眾人。他在遭人誣陷的第一次兩淮鹽引案發(fā)時,于乾隆五年(1740)五月被判令遠戍烏魯木齊軍臺。臨行前來送行的人有數(shù)十人之多。揚州八怪之一的高鳳翰將此景繪成《雅雨山人出塞圖》,這幅畫現(xiàn)已成為國寶,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度辶滞馐贰返淖髡邊蔷磋魉龅摹额}〈雅雨山人出塞圖〉詩》,也成了千古絕唱。就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盧見曾的所謂二次兩淮鹽引案發(fā)時,有4名朝廷要員冒著被殺的危險,通過盧見曾的兒子國子監(jiān)生盧謨給盧見曾通風報信。他們分別是內(nèi)閣中書、軍機處行走徐步云,刑部主事王昶,軍機處行走中書趙文哲,翰林院侍讀學士紀曉嵐。他們在盧見曾突遭橫禍的時候,不是設法躲避,而是毅然決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真正稱得上是盧見曾的4位高官知己。他們當時的作為也實在是驚天動地,他們的品行也應該說是可圈可點。后來,通風報信的事果然被皇帝查了出來,他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處。由于他們不同的性格和閱歷,后來雖然都為大清王朝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分別演繹出了不同的人生故事。
????先說徐步云。徐步云(1733--1826),字孔華,宜興人,是著名詩人和書法家。幼時機警,長得風度翩翩。乾隆二十七年(1762)召試舉人,授內(nèi)閣候補中書,軍機處行走。案發(fā)后的處分決定中寫道:“徐步云與盧見曾認為師生,遇此緊要案件,敢于私通信息,以致盧見曾豫行寄頓,甚屬可惡,著發(fā)往伊犁效力贖罪”。就在徐步云戌邊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遙遠的伏爾加河下游游牧民族土爾扈特部族,因不堪沙俄的殘酷暴行,踏上了他們東歸的漫漫長路。這使正在伊犁勞動改造的徐步云,有幸看到了這年8月土爾扈特部族回到伊犁的偉大場景。在他的《新疆紀勝詩》中,有兩首詩反映土爾扈特東歸祖國的重大歷史事件。他的這些詩篇,是記錄這段歷史史實的唯一原始資料,對于研究土爾扈特的回歸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獻價值。充軍期滿后,他被安排分?!端膸烊珪凡⒒謴驮佟2痪?,辭職返鄉(xiāng),移家泰州,整日杜門謝客,日以吟誦課徒為樂。他年逾80,尚能燈下作小楷;卒年,93歲;著有《爨余詩鈔》。再說王昶。王昶(1724--1806)字德甫,一字琴德,號蘭泉,晚號述菴,江蘇青浦(今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補內(nèi)閣中書,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巧合的是他跟紀曉嵐同一年生人,同一年中進士,兩人關系自然非同一般。王昶中進士后沒有急于做官,而是幫別人出書辦事。先是為秦蕙田寫書,寫完書后又應當時的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的邀請,到盧府教授盧見曾的幾個孫子去了。他教的盧見曾的孫子最大的便是盧蔭文,后經(jīng)他的牽線搭橋,使盧蔭文成為紀曉嵐的女婿。還有一位最有成就的就是盧蔭溥,嘉慶年間當過六部尚書和軍機大臣,道光年間拜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傅銜。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南巡,王昶獲召試一等第一,賜內(nèi)閣中書,協(xié)辦侍讀,直軍機房,后升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他以泄密兩淮鹽運案被罷職,發(fā)往云貴總督阿桂軍中充文職自贖。王昶在軍中前后9年,每有推薦,全推該公,共加軍功13級,有記錄的8次。軍隊凱旋之日,王昶升任鴻臚寺卿,軍機處行走。秋,再升通政司副使。后因政績突出,處事老當,宦途一帆風順。乾隆四十四年(1779)冬,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次年,授江西按察使,后改直隸按察使,調(diào)任陜西按察使。乾隆五十一年(1786),授云南布政使。越兩年,調(diào)江西布政使。乾隆五十四年(1789),升任刑部右侍郎。乾隆五十八年(1793),告老還鄉(xiāng)。嘉慶十一年(1806)卒,享年83歲。
????再說趙文哲。趙文哲(1725—1773),字捐之,號璞庵,上海人。乾隆二十年(1755)前后,久客盧見曾的揚州幕府,與盧見曾交情深厚。乾隆二十七年(1762),皇帝第3次南巡,召試獻賦,趙文哲撰“海塘賦”進獻,定趙文哲御試一等第二名,欽賜舉人,授內(nèi)閣中書,隨帝到京。第2年,趙文哲升為方略館纂修官,分修?《平定準噶爾回部方略》、《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大清一統(tǒng)志》等書。乾隆二十九年(1764),擢升直軍機房,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皇帝密詔撰擬事宜,成了乾隆帝的寵臣。因給盧家報信失職,案發(fā)后與王昶一起被發(fā)往云貴總督阿桂軍中充文職自贖。后從將軍溫福討金川,以功復原官,擢戶部主事。但在跟隨溫福進攻木果木時,因中敵人計謀,全軍覆滅,趙文哲戰(zhàn)死于沙場。
????最后來說紀曉嵐。紀曉嵐真名叫紀昀(1724--1805),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歷雍正、乾隆、嘉慶3朝,享年82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故卒后謚號文達,鄉(xiāng)里世稱“文達公”。案發(fā)時為翰林院侍讀學士。他的處分決定中寫道:“紀昀瞻顧親情,擅行通信,情罪亦重,著發(fā)往烏魯木齊效力贖罪”。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初,紀曉嵐獲釋,離開烏魯木齊返京?;鼐┖缶捅话才啪幾?《四庫全書》。在他的帶領下,4000多人經(jīng)過10年的努力,編纂完成特大型文獻《四庫全書》。該書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3.6萬余冊,成為中國歷史上繼《永樂大典》之后的又一文化盛作。紀曉嵐還于晚年完成了短篇志怪小說?《閱微草堂筆記》的寫作。由于他的作品數(shù)量極多,被譽為一代文化巨人。
????常言道:“日久見人心,患難識知己”。當人處在危難之時,過去的朋友有的會緘言不語視而不見,有的甚至還會落井下石,能夠拔刀相助的人則是少之又少。那種見朋友危難而能拔刀相助的人,傳統(tǒng)上被稱作知己。人生能夠擁有幾位真正的知心朋友,亙古就是人們普遍的渴望與追求。但在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下,為了朋友而得罪皇帝,這個選擇無疑是很困難的。作為王昶、紀曉嵐那些高官,通過多少年的苦讀和修行,好不容易才爬上了高官的位置,他們的通風報信一旦被查出來后,不僅僅是丟官而已,更重要的是身家性命都難保全。盧見曾的患難4知己,之所以冒那么大的風險為他通風報信,主要是受盧見曾人格魅力的影響。他們一直堅信盧見曾是被冤枉的,盧見曾的案子遲早會得到公正解決的,認定為好人冒如此大的風險是值得的!果不其然,3年后,盧見曾的案子再次得到平反昭雪。但盧見曾的那4位知己,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卻均付出了巨大而沉重的代價,有的甚至是最寶貴的生命。古語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鄉(xiāng)賢盧見曾一生能得到那么多的知己,對他來說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張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