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午夜网,久久综合色播,色拍拍综合网,婷婷激情五月


夏津知縣方學成:治理運河 興漕富民

初春他帶領民夫下運河撈沙培堤,夏秋督率鄉(xiāng)民晝夜防止決口,清雍正朝官評價他“留心河務,修守得宜”——夏津知縣方學成:治理運河 興漕富民

清康熙年間的運河夏津段

□張明福

清中期夏津知縣方學成,在長期與運河打交道中與運河結下了深厚感情,成為治理運河卓有成效的知縣。

方學成(1723—1795),字武工,號松臺,室名有學古齋、松華館等稱,旌德縣華坦人。

留心河務,修守得宜,民眾“歲時豐稔,日有起色”

清雍正八年(1730)冬,方學成以代理知縣的身份到任夏津,立即召集僚屬“周諮利弊”,下決心清查革除“積弊宿累”,立志在夏津作出一番事業(yè)來。當時的大運河夏津段因受北方氣候的影響,春天河道少水部分河段甚至干涸,秋天“河水盈槽”并時常漫溢甚至決口淹沒農(nóng)田。作為一縣之父母官,每年的初春他都會帶領民夫下到冰冷的河水里清理淤積物,甚至發(fā)明了類似挖糞勺的撈沙專用工具。每至夏秋汛期,他都是“親躬河干,督率鄉(xiāng)民,晝夜防護,風雨凌暴,淋漓被體弗惜”。五年之后的雍正十三年(1735),吏部對方學成的考核評語是:“公,才品端方,辦事勤敏,審理詞訟一秉至公。征收錢糧,從無差擾。且留心河務,修守得宜?!贝文昙辞≡辏?736),被正式授任夏津知縣。

方學成自雍正八年(1730)至乾隆七年(1742),在夏津縣當了12年知縣,他與日夜廝守的京杭大運河結下了難分難解的情緣。他不但掌握了運河夏津段的各個季節(jié)的特點,還利用閑暇時間專門到武城、德州、滄州、天津等地考察南運河下游河道狀況,到臨清、聊城、張秋、南旺、濟南等地考察會通河的河水狀況,也幾次到山西、河南境內(nèi)考察漳河、衛(wèi)河以及沁河河道的實際走向和河水枯漲規(guī)律,廣泛搜集和閱讀有關治黃治運的水利書籍,從中探索治理運河的正確途徑和方法,保證了任期內(nèi)所管運河段的漕運暢通,沿河群眾不再遭受運河決堤之災。

經(jīng)過方學成的慘淡經(jīng)營,加上勞動人民的努力,夏津這個既“?!庇帧榜ぁ钡摹皬椡柚亍?,居然“歲時豐稔,日有起色”了。

感受民眾疾苦,治河心得寫成四首敘事長詩

方學成立足夏津運河的實際,將治河當成報效國家和發(fā)展縣域經(jīng)濟的重要工作來抓。農(nóng)忙時節(jié),他的足跡遍布于老百姓的田間地頭,體察農(nóng)民的疾苦,感受豐收的喜悅。農(nóng)隙之時,他帶領大家對運河大堤增高培厚,對運河河道挑浚清沙。他在親近大運河的實踐中,對運河的日常管理如筑堤、防險、催運、撈淺等工作精熟于心,寫出七百多字的《筑堤》《防險》《催運》《撈淺》長詩四首。其中,《筑堤》與《催運》是兩首五言長詩,而《防險》與《撈淺》則是七言格律。

為避開農(nóng)時,筑堤一般選擇在每年天寒地凍的早春時節(jié)。《筑堤》詩曰:“登登二月初,畚鍤競響應??堄嘞蚝痈?,往來督里正。爾惟勞逸均,工力分遠近。田廬急修防,勿誤桃花汛?!备嬲]人們快快施工,大批農(nóng)田還等著大家回去播種呢。

防險是應對突如其來的險情。他的《防險》詩描寫了命懸一線的搶險過程,歌頌了夏津人民眾志成城戰(zhàn)勝洪水的可貴精神:“邑西一河僅衣帶,挹注眾水如罌罍……淫雨伏潦沒瓜蔓,或更瓠子秋風催。一夜奔濤高百尺,巫峽驚出灔滪堆。兩厓僅露堤一線,寸土幾敢敵崔嵬。此時田廬在釜底,川壅而潰能無駭?河干親駐力保護,督率夫役防沉災。往來上下四十里,左右薄徼相追陪。能宣分洮障大澤,愿祭金天祠臺駘。列國有兇古為吊,一身豈惜風雨摧。所賴成城憑眾志,如將萬弩射潮回?!?/p>

催運,全稱為催促漕運,即催促漕運糧船按規(guī)定時間抵達目的地。他的《催運》詩寫出了催運的艱難過程:“予職屬下河,催趲敢云慢。連艘麟次來,銜尾看魚貫。軍民有經(jīng)制,漕卒每性悍。近苦短纖多,往往為民患。六博散河壖,狗盜及兩岸。一言相斗爭,不顧體糜爛。是愿稽察嚴,毋使因循慣。重運速抵通,回空勿停頓。既早供天庾,亦足安里闬”。

撈淺,又稱挖淺,指及時去除河道內(nèi)淤積并妨礙船只通行的泥沙,分為一年一度的挖淺和漕運期間臨時安排的挖淺。一年一度的挖淺,是每年的早春與培堤同時進行的挖淺。臨時性的挖淺,是指春天或初夏的漕運期間,大量船只聚集在河內(nèi),因河水稀少而無法前行,不得不進行的臨時挖淺。他的《撈淺》詩將臨時挖淺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十旬不雨河水縮,糧艘逗留愁漕軍。一船不開眾船閣,前幫不動后幫泊。重運北行有定程,輕赍舊亦設盤剝。旗丁起米不起貨,商船遠避怕官捉。汛分文武共趲催,欲進不進相錯愕。顧予太息重傍偟,病源止為漳水濁。一石水馀五斗沙,水緩沙停淤即作。剛過前船又后淺,定用人力多爬削。下令就近募民夫,三五百名力齊著。橫使鉤鋤豎用锨,帶水連沙舀鐵杓。更令刮板刷與沖,一板十人互推卻。還從水底下排樁,逼流徑欲將船托。”

為明代河臣潘季馴鳴不公,奏議為其追加謚號

方學成在管治河道中深刻體會到治河的艱苦,這使他聯(lián)想到明代萬歷年間工部尚書、河道總督潘季馴,其在一次次治理河道中屢立奇功,幾乎滿朝文武對待運河決口上全仗著他一人,因政治上被認定為是張居正的黨人,死后始終沒有得到該有的謚號。謚號是古時帝王、諸侯、文臣武將死后,朝廷據(jù)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通常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明代規(guī)定三品以上官員死后均贈封謚號。方學成在深感治河的艱難與辛苦同時,對明代治河名臣潘季馴死后無謚號的遭遇感到不公,特撰成《擬請申易名之典追謚河臣以嘉前功而著后效事議》,希望道臺和撫臺能夠?qū)訉愚D(zhuǎn)交到皇帝面前。他說,潘季馴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七年。習知地形險易,增筑設防,置官建閘。下及木石椿埽,綜理纖悉。官至加太子太保,進工部尚書兼右都御史,后遷南京兵部尚書,又改刑部尚書,不僅功勞卓著,而且是一品大員,死后理應得到謚號。但由于潘季馴曾上疏為張居正八十多歲母親乞恩“不能收監(jiān)”,并說過‘治居正獄太急,家屬斃獄者十數(shù)人’等語,而不贈封謚號是不應該的。他還引用大學士于慎行針對張居正倒臺后眾人踩腳的現(xiàn)象,即“江陵殫精畢智,勤勞于國家,與其陰禍深機結怨,于上下未易更仆數(shù)也。當其柄政之時,舉朝爭頌其功而不敢言其過,至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而不敢舉其功。皆非情實之當?!睋?jù)此,方學成陳述道:“卑職待罪夏邑,屬在臨河已十有余載。每于農(nóng)隙之時,防險之際增高培厚,挑浚刷沙,輒思前潘尚書之功為不可易,故忘其僭越為之陳?!?/p>

方學成雖為潘季馴奔走呼號,終因人微言輕,沒能打動朝廷。

著《沁水難引入運河議》,力阻“引沁入衛(wèi)”

京杭運河山東段經(jīng)常是春天少雨河道水淺,曾有人在引漳入衛(wèi)的同時提出將沁水也引入衛(wèi)河的主張,方學成經(jīng)過實地調(diào)研后認為“引沁入衛(wèi)”不可取,著《沁水難引入運河議》。其大意是沁水一般是六月以后發(fā)水,那時漕運已接近完成,汛期也已開始,漳衛(wèi)兩河的水就使得河道經(jīng)常決口,如果再加上沁水進入運河,運河兩岸的人們就永無寧日了。

他在《沁水難引入運河議》中說:伏查卑縣境內(nèi)運河一道,西南正當衛(wèi)水下流。其上游的漳、沁二水俱在太行山以西,而沁又在漳之西南……(清漳、濁漳)俱東匯于河南之臨漳,徑達直隸大名之北入衛(wèi)河,而歸于運道。沁水則出于山西沁源,南通河南懷慶、武陟,以達黃河。自漢時已然。雖前明沁水漲發(fā),曾由修武、獲嘉至新鄉(xiāng)縣北沖入衛(wèi)河,倒漾于臨清州閘。以形勢論之,竊以漳順而沁逆,且漳水河岸與衛(wèi)河寬闊相等,每年伏秋水汛漳衛(wèi)并漲,直、東兩省濱河田廬尚虞漫溢,于是有德州哨馬營建滾水石壩,通老黃河以為尾閭之泄。然春夏水足濟運,竊為利害猶復相伴。至沁水則發(fā)源高峻,地傾流急,河身寬增數(shù)倍,水勢浩大。查從前沖決獲新入衛(wèi)之時,附近城郭田舍俱被渰沒。又水帶泥沙,臨清磚、板二閘皆淤。且每歲發(fā)水,常在六月以后。此時糧艘重運業(yè)已過德,不能濟運,徒足病民,竊為此直有害而無利。況自前任河憲引漳入運以來,漳河迤東所由肥鄉(xiāng)、曲周、邱縣、清河等處以北入海故道,皆已湮塞,盡成民間膏壤。竊以遙遙千里有余里之遠,豈易疏通?此又漳水之難仍以歸漳也。漳既難以歸漳,則卑縣運河一線,既東受汶、沂諸泉,又西受漳衛(wèi)諸水,其不能更受沁水之泛濫也!

德州新聞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wǎng)發(fā)布稿件來源廣泛、數(shù)量較多,如因作者聯(lián)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lián)系,著作權人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轉(zhuǎn)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wǎng)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