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件作品都精雕細刻。
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得意作品。
在趙建章眼里,這些不成樣的原材料都是藝術品。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會給趙建章帶來創(chuàng)作靈感。
1月9日,記者來到寧津縣柴胡店鎮(zhèn)光明庵趙建章的家中,頓時被眾多形態(tài)各異、惟妙惟肖的根雕作品所吸引。笑容可掬的彌勒佛、憨厚可愛的小獅子、慈眉善目的老壽星、大慈大悲的菩薩……一件件根雕作品靈動鮮活。望著這些根雕,真不敢相信它們竟出自一位27歲的農村小伙之手。
趙建章從小喜歡書法繪畫,正是從小對藝術的這分癡迷與熱愛,才讓他走上了根雕這條路。 2006年趙建章去北京打工時開始學習紅木雕刻。 2009年他懷著對雕刻藝術的熱愛從北京南下,走進中國民間藝術木雕之鄉(xiāng)浙江東陽,在那里真正領略到木雕藝術的博大精深。他一頭扎進木雕藝術的海洋從中汲取營養(yǎng),拜當地的雕刻大師趙成立為師,學習人物雕刻。
他學習認真,注意揣摩。有時雕刻起來就忘記吃飯睡覺,通宵達旦的雕刻,不成功不罷休,正是這種恒心讓他進步很快,他雕刻的人物很快得到老師的認可。
6年的學習和實踐,讓他學成了木雕手藝,也讓藝高膽大的他有了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打算。去年9月,他在自家4間平房里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期間就有不少根雕愛好者慕名而來,大家一起交流經驗,分享藝術樂趣。談到對自己根雕職業(yè)的規(guī)劃,他的回答真誠而坦率。趙建章說:“根雕通過加工體現很深的文化底蘊,能提高人的文化檔次和修養(yǎng),又能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我們寧津縣又是中國的桌椅之鄉(xiāng),我要用雙手為家鄉(xiāng)的木器行業(yè)的發(fā)展做點貢獻。 ”
□本報記者 鄒斌 本報通訊員 宋立忠 高迎春 王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