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彬
每年深秋新紅薯下來,街道上就有了烤紅薯的味道。陣陣香甜的紅薯味吸入鼻腔,讓我倍感溫暖,一幅幅兒時的畫面便浮上腦海。
在我童年生活中,物質(zhì)貧乏,每年秋天紅薯下來,差不多一月時間,天天不離紅薯。新刨回來的紅薯,堆在廚房一角的地板上,等上面的泥土干了,撿大的沒疤痕的下窖,剩下的夠家里吃好長時間。而吃得最多的是早飯,紅薯配玉米面粥。母親將一個個小紅薯洗凈,剔除疤痕和蟲眼,放鍋里煮,半小時后就熟了,揭開鍋蓋,紫紅透亮,圓滾飽滿,個個如小胖娃娃般的熟紅薯新鮮可愛。一家人偎著火爐,在氤氳的熱氣中,在彌漫著紅薯香甜的氣味中,在說說笑笑中,不知不覺軟軟綿綿的紅薯就下肚了。吃過紅薯后,再喝玉米面粥,爽口,舒服!
晚上的玉米面粥里再煮些紅薯丁塊兒,既解饑,又增加了粥的甜味,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給予人們一種心里安慰,在稀湯寡水中總能撈出一些內(nèi)容,不至于感覺生活太貧困。
紅薯不僅滋養(yǎng)了我的身體,也滋潤著我的心靈。
小學(xué)時冬天上晚自習(xí)。經(jīng)常晚上下自習(xí)回來,媽就在火爐上給我烤了一個熱騰騰的紅薯,媽怕我肚子餓,影響成長。那時,確實(shí)有難得吃飽的時候,我家沒有勞力,農(nóng)業(yè)社分得的糧食不多,吃的不夠一年,我們就平常節(jié)省著吃。我從外面的寒冷中回來,家里暖暖的,紅薯暖暖的,我的心也暖暖的。
長大后,我也一直喜歡吃紅薯,偶爾看到賣烤紅薯的就來兩個嘗嘗,有時也會帶給孩子們。這是一種基于童年、融化在血液里的溫馨、感謝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