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譙樓打罷了初更時候,開山府來了我定國王侯,先王爺晏了駕,太子年幼,恨李良起反心謀篡龍樓……”一陣慷慨激昂《探皇陵》的京劇折子戲,將我吸引到迎賓廣場,一位念過半百的中年人正在深情的演唱。他是不是一位京劇票友尚且不知,但從他的唱腔和舉止中看得出他至少是一位京戲迷。這位戲迷中等身材,其貌不揚但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抑揚頓挫中頗有些裘派花臉的韻味,起承轉合間不時贏來陣陣掌聲,隨后他又演唱了現(xiàn)代京戲《紅燈記》李玉和的《臨行喝媽一碗酒》。或許是因了年歲的原因,不知道什么時候我也喜歡上了這門藝術,聽到有西皮流水、二黃導板的琴音駐足聆聽欣然前往,以至于與我相較的朋友都認為我老氣橫秋,沒有了一點現(xiàn)代感。
??? 我們出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經(jīng)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禮。那時我們這些革命的接班人,學習的榜樣是白卷先生和造反有理的革命闖將。盡管號召我們要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但真正得到發(fā)展的是身體,義務勞動、半工半讀是上學期間的家常便飯,稍微有點時間還得參加文藝宣傳隊、憶苦思甜,不僅是紅纓槍閃閃亮,更多的是像大人一樣,參與了革命樣板戲的排練。文革是一個特出的年代,雖然也在高呼“百花齊放”,但開放的最多最鮮艷的還是革命樣板戲。當時戲匣子還是個稀罕物,他除了播出最高指示、臨時通知外,恐怕播放的做多就是樣板戲了。因此對于《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的一些唱詞和唱腔記憶猶新,盡管當時不甚理解,但現(xiàn)在卻成了我們那代人的永遠記憶。
??? 工作與我們是漸行漸遠,我們正不自覺的在向銀發(fā)世界進軍。在縣城的幾個休閑廣場,這些悠閑的人們自發(fā)的成立了京劇、二胡的演奏組織,無論是黑發(fā)青年還是耄耋老人,在西皮和二黃的帶動下,忘掉了矜持和煩惱,在給人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愉悅了身心。但在這些片場里,當然聽到最多的還是樣板戲里的唱腔和唱詞。革命樣板戲的好壞我不敢妄加揣測,之說以被人們喜愛傳唱和發(fā)揚光大,恐怕這離不開人們對國粹的追求和向往。
??? 為誰歌?為誰狂?我也愿意做一個無名的發(fā)燒友!
□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