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環(huán)繞的董子讀書臺。記者郭慶萍攝
□郭付軍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唱響德州“德”字號城市品牌,今日起,本報推出德州董子研究院副院長郭付軍撰寫的《董仲舒“德”文化研究》系列連載,以饗讀者。
如果把董仲舒的全部理論概括為一個字,就是“德”。以德為先、以德行政、德主刑輔,是董仲舒社會哲學的思想主題。他運用陰陽學理論,從根源上論證了崇陽抑陰、尊德卑刑的自然正當性和社會必要性,是董仲舒現(xiàn)存文獻中,闡釋最充分、內容最完整的知識體系,廣泛應用于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個人修養(yǎng)等理論的方方面面。除去唯心主義和帝王中心論的歷史局限外,其“德”思想的內核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今天的行政事務和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借鑒。
關于“德”的本源性哲學認知:“陽,天之德也”
董仲舒的“陽德”思想來源于他的生活觀察,有著顯明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痕跡,帶有十分典型的中原溫帶季風性氣候的影子。他出生在西漢的廣川國,即今天德州與衡水地區(qū),后來到西安、揚州、高密等地出仕做官,他以中原溫帶地區(qū)的生活視角和天圓地方的地理觀念來觀察自然世界。春天,由南到北,天氣逐漸炎熱,他認為是陽氣在由南向北移動;秋天,由北到南,天氣逐漸寒冷,他認為是陰氣在由北向南移動。董仲舒在觀察四季更替、冷暖變化的過程中,進行了理性思考,他說:“天地之常,一陰一陽?!闭J為宇宙間有兩大勢力,一為陽氣,一為陰氣,他們的交替運行形成了季節(jié)的變化和作物的榮枯。
他認為,陽氣是天地間的建設性力量,對萬物發(fā)展起促進作用;陰氣是破壞性力量,對萬物發(fā)展起抑制性作用。因而得出了“陽德陰刑”“陽尊陰卑”的結論。他說:“陽,天之德也;陰,天之刑也。”進而他指出陰陽二氣有各自的性質特征:“陽氣暖而陰氣寒,陽氣予而陰氣奪,陽氣仁而陰氣戾,陽氣寬而陰氣急,陽氣愛而陰氣惡,陽氣生而陰氣殺?!彼嬲]君主,以德施政是上天的要求,也是實現(xiàn)有效治理的必由之路:“天之好仁而近,大德而小刑之意也”“天之任陽不任陰,好德不好刑”“(天)親陽而疏陰,任德而遠刑”“(天)尊德而卑刑之心見矣”“為政而任刑,謂之逆天,非王道也”。
董仲舒進而通過總結前世的歷史經驗,認為國家治理得好,是因為推行德政。他說:“國之所以為國者,德也……為人君者固守其德,以附其民?!笔堑抡寚页霈F(xiàn)善治的局面。國君要堅定地把自己的仁德觀念推行下去,這樣百姓才能真心歸附,官吏才能端正自己的行為,實現(xiàn)有效的社會治理。所以,“以德為國者,甘于飴蜜,固于膠漆?!彼硐胫械氖⑹缊D景是夏商周三代,吏治嚴整、政治清明,國力強盛、萬國來朝,輕徭薄賦、百姓晏安,教化大行、民風淳樸,原因是“三王之德,選賢之精”,三個朝代初期的有德之主,選拔任用賢才中的精英,如皋陶、伊尹、周公等,社會才出現(xiàn)了仁德深厚的美好局面。
他在強調陽氣的主導作用時,也看到陰氣的輔助作用?!靶谭吹露樣诘?,亦權之類也,雖曰權,皆在權成。”“權”是配合協(xié)調的意思,陽氣沒有陰氣的配合協(xié)調,也不能單獨發(fā)揮作用。“天之道,出陽為暖以生之,出陰為清以成之”“陰陽無所獨行。其始也不得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一人一家一村一地一國的事業(yè)成功,是多方面力量的結果,絕對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陰兼功于陽,地兼功于天?!笔敲茈p方的共同作用成就了事物的變化,萬物的生成、社會的治理都是如此。
關于“德”的建設性價值導向:“猶春氣之生草木也”
董仲舒以德行政、反對刑殺的政治主張,是對西周“明德慎罰”、孔子“為政以德”和孟子“以德行仁”思想的繼承發(fā)展。比起法家的嚴刑峻法,儒家這種陽德觀念的應用,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推動經濟繁榮和民生改善具有明顯的建設性價值導向。
今天,我們把這種陽德觀念稱之為建設性思維。建設性指維護和保證所涉及的對象向著前進的、完滿的方向進展,而不是以“促退”為動機,產生抑制作用。文德治國、休養(yǎng)生息的建設性價值更值得珍視和推崇。
從他“陽德陰刑”的理論出發(fā),不管做什么事情,“猶春氣之生草也”,都要像陽氣催生草木莊稼一樣,不斷地孕育、謀劃,不斷地釋放能量、投放物質,慢慢地生長,連續(xù)地促進,終究會長成有用之材,建成可用之物,而不能像陰氣蕭殺萬物那樣,不斷摧折,造成萬物空寂。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理解的陽德的建設性價值。
把這種思維應用到政治生活中,就是實施德政,具體要做到“上正而下教”,上正就是選擇有德君主,下教就是教育感化民眾。君主如果“顯德以示民”,就可以“化之以為俗”,從善如流,習以為俗,從而形成“不令而自行,不禁而自止”的可貴局面。對于民眾來說,“萬民之從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泵癖娪凶分鹄娴谋拘裕瑦盒园l(fā)展對社會穩(wěn)定會產生破壞性力量,但是可以通過教化來引導預防,防患于未然,而刑法則是懲罰于已然,相比之下還是教化的作用對民眾更為有利。于是他提出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中央設立太學、在地方設立“學校之官”、各級官吏每年舉薦儒生人才等制度措施,推動了社會文明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可謂一言興邦,影響深遠。
古為今用,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和發(fā)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德州市近年來實施的一系列舉措,體現(xiàn)了對陽德建設性價值觀念的創(chuàng)新應用。從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來看,德州搶抓綠色低碳高質量發(fā)展先行區(qū)建設機遇,按照“三個高于”“五個走在前”“七個爭上游”目標要求,著力在科技創(chuàng)新等十個方面強力突破。開展產業(yè)培植、項目攻堅、科技創(chuàng)新等“六大行動”,推動經濟實現(xiàn)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些舉措一定會將德州經濟文化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德州人民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優(yōu)的紅利、托起“穩(wěn)穩(wěn)的幸福”。
關于“德”的向善性實踐應用:“雨布施而均其德,王術之謂也”
以董仲舒的“陽德”觀念來分析社會生活和行政實踐,其中的向善性價值觀念與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zhí)政理念非常吻合,不管是企業(yè)經營還是政府行政必須沿著向陽向善向好的方向推進,就會被社會民眾廣泛接受,路子越走越寬,事業(yè)日益壯大,否則,路子越走越窄,資源逐步枯竭,最后走向敗亡。
董仲舒認識到,要實現(xiàn)政權穩(wěn)固、經濟強盛,就要以德政厚植政權穩(wěn)固的社會基礎。古代中央集權國家賴以生存的錢、糧、兵,都來源于自耕農,重農抑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支撐了中國的君主政體。他以敏銳而深刻的社會觀察和歷史認知,提出了“調均”思想?!罢{均”就是國家運用行政、法律和經濟手段,干預和調控社會財富分配,防止貧富過度不均,政府的任務是要做到“使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于驕,貧者足以養(yǎng)生而不至于憂,以此為度而調均之”。方法是“限民名田,以贍不足,塞并兼之路”。所謂“名田”,即以名占田,在個人名義下占有一定量的耕地。“限民名田”,就是在承認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通過限制地主的土地占有量,保證小農擁有一小塊足以養(yǎng)家糊口的土地,并以此來實現(xiàn)“塞并兼之路”的目的。這一思想原則是正確的,找到了社會分化動蕩的根源,也能達到解決問題的效果。
就企業(yè)經營來說,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企業(yè)的發(fā)展沿著向善向陽的目標前進,發(fā)揮建設性作用,為社會生產可用、可觀、可體驗的產品或服務。這樣的企業(yè)發(fā)展就前途廣闊。
企業(yè)的向善性建設是沿著兩個維度發(fā)展的:一是開發(fā)產品和服務,二是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前者需要盡力而為,后者需要量力而行。因開發(fā)創(chuàng)新產品和服務發(fā)展壯大的企業(yè)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一般看作是企業(yè)的本業(yè)本能,分內之事。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則被看作副業(yè)、業(yè)余,分外之事。實質上,公益是社會財富的再次分配。飲水思源,企業(yè)的源在社會、水也來自社會。特別是企業(yè)越是發(fā)展壯大,占用和消費的社會資源也越多,需要承擔的社會義務也就越多,服務公眾事業(yè)自然也是分內之事。
就政府行政來說,近年來,德州市把推動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2023年上半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1.3%,高于上年同期2.7個百分點。創(chuàng)新建立社會大救助體系,榮獲全國社會救助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優(yōu)秀案例。耕地保護利用、醫(yī)改等工作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獲批全省首批國家區(qū)域醫(yī)療中心。推動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新改建中小學校15所、公辦幼兒園31所,新增學位2.5萬個。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常態(tài)化實行“單月接訪、雙月上線”,在市縣兩級部門(單位)創(chuàng)新設立群眾工作科或專人專崗,建立“一網統(tǒng)管、一辦到底”閉環(huán)機制。這些惠民利民的措施和成績,既能為群眾帶來可觀可用的便利實惠,也得到了群眾真心擁護和支持。
關于“德”的強制性措施保障:“除而殺殛(jí)者,行急皆不待時也”
人性的善惡問題,爭論不休,各有觀點。孟子說性有善端,“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善是人性的偽裝、假象;董仲舒試圖調和善惡之間關系,“性有善質,而未能為善也”,他認為人性是一個善惡的復合體:“天兩有陰陽之施,身亦兩有貪仁之性”。仁政如果沒有刑罰的補充和支持,不可能成功,他說:“天之志,常置陰空處,稍取之以為助,故刑者,德之輔;陰者,陽之助也?!彼J為君主既要實行禮樂教化,也要“設罰以畏之”“畏之而不惡”。沒有刑罰的強制性約束,將無法節(jié)制人們的情欲,對違犯道德禮教的行為也無能為力。他說,司營這一官職的任務是“防滅其惡,絕源塞隙,執(zhí)繩而制四方,至忠厚信”。刑法制度的作用是遏制人性之惡的膨脹發(fā)展,為社會有效治理保駕護航。
董仲舒特別重視考核對官吏的監(jiān)督作用,他對前代考核方法進行了研究,通過獨立的觀察和思考,為當政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考核方法體系。注重實績是古今通用的一條考核原則。董仲舒說“攬名責實,不得虛言”,要傾聽群眾的反映,看看他的名聲好壞,更要考察實際政績,在實踐中檢驗官吏的治理成果和實際貢獻,絕不能用虛有的名聲來代替官吏的實際表現(xiàn)。以實績考核,也以實績定賞罰?!百p不空施、罰不虛出”“賞罰用于實,不用于名”“有功者賞,有罪者罰”,功勞多的就多賞,罪過多的就重罰。這樣,政府官吏就會各守其職,精心治理,各盡其責,認真自覺地辦好自己的事情,爭先恐后地為君主建功立業(yè),而君主也能夠垂拱而治,輕松地治理天下了。
古今一理,在2023年德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和2022年市紀委全會公報中,為保證社會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德州黨政機關堅決守牢發(fā)展底線,特別要守好安全生產、生態(tài)環(huán)保、金融風險、社會穩(wěn)定等幾條底線;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戰(zhàn)略方針,堅定不移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持續(xù)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懲治震懾、制度約束、提高覺悟一體發(fā)力,打好反腐敗斗爭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堅持不懈深化作風建設,持續(xù)加固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堤壩;深化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深入貫徹中央巡視工作方針,充分發(fā)揮巡察利劍作用;健全完善監(jiān)督體系,推動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是對整個社會善行德治的有效保障和有力促進。
對于企業(yè)而言,強制性管理制度是企業(yè)的內部“法典”,是全體職工必須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和準則。企業(yè)在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活動中制定的各種規(guī)則、章程、程序和方法,一經制定,就有了“法律”意義,必須認真貫徹,乃至強制執(zhí)行。否則,就會漏洞百出,侵蝕消耗,走向敗落。
董仲舒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漢書》說他是當時的“儒者宗”“群儒首”:“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陰陽,為儒者宗”“仲舒遭漢承秦滅學之后,六經離析,下帷發(fā)憤,潛心大業(yè),令后學者有所統(tǒng)一,為群儒首”。他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觀點,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為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決策參考,浸潤滋養(yǎng)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文風貌。在今天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偉大民族復興進程中,深入研究董仲舒“德”思想,汲取傳統(tǒng)政治智慧,挖掘寶貴思想資源,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