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近年來,一些不法組織或個人利用網購平臺、社交平臺、短視頻等媒體形式以“代理退保維權”“專業(yè)反催收聯盟”“征信修復”等名義,誘導消費者委托其“代理維權”,唆使消費者無視合同約定,通過捏造或歪曲事實、偽造證據等手段,向有關部門惡意投訴或舉報,并非法獲利。此類行為擠占正常投訴維權渠道和資源,擾亂正常金融市場秩序,危害社會穩(wěn)定。7日,省地方金融監(jiān)督管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防范金融領域非法代理維權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非法代理維權”組織或個人往往要求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xù)費”或“咨詢費”,或誘導消費者購買理財產品,甚至截留侵占消費者退保資金等,使消費者遭受經濟損失,遭遇詐騙陷阱。消費者如受騙退保,不僅喪失風險保障,未來再次投保時,可能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嚴重危害消費者財產安全?!胺欠ù砭S權”組織或個人一般會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訊信息、家庭住址、銀行賬號、保險合同等敏感信息,存在個人信息被惡意使用、違法泄露或被買賣等風險,甚至騙取消費者的銀行賬號、密碼、驗證碼等信息,存在賬戶被盜刷或非法轉賬的風險。
消費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時,一定要充分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內容,詳細閱讀相關合同文本,謹慎簽字確認。使用信用卡或貸款類產品應考慮借貸成本和還款能力,購買保險產品要符合自身風險保障需求和經濟能力,購買投資理財產品應匹配自身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等。消費者應當通過正規(guī)渠道了解征信異議申請、融資成本、抵押、擔保、保險責任、現金價值等金融概念,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理念。
消費者如對金融產品或服務有疑問,應通過正規(guī)渠道提出合理訴求??梢灾苯优c金融機構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通過行業(yè)糾紛調解組織調解,或根據監(jiān)管權限向人民銀行、銀保監(jiān)局、地方金融監(jiān)管局等金融監(jiān)管部門反映,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如遇不法組織或個人通過互聯網平臺捏造事實、散播謠言的,可向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反映。如遇不法組織虛假宣傳、違法廣告等違法情況,可向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反映。如遇不法分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涉嫌尋釁滋事,敲詐勒索,詐騙,非法經營保險業(yè)務,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情況,應向公安機關報案。(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