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精選:
張某,女,67歲,因"上腹部脹痛5年"就診,患者自2014年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上腹部脹痛,呈間斷性,伴反酸、燒心,以情緒波動后及夜間為著,無惡心、嘔吐,無腹瀉、發(fā)熱等不適,期間自服奧美拉唑、康復新液及摩羅丹等藥物治療,略緩解,但癥狀仍反復發(fā)作。
中醫(yī)診斷:
胃痛,證屬肝郁脾虛胃熱,治法:疏肝解郁,健脾清熱。具體方藥如下:黨參15克、炒白術15克、川連6克、黃芩10克、干姜6克、姜半夏9克、枳實10克、虎杖15克、陳皮10克、浙貝10克、元胡10克、三七粉6克(沖服)、香附10克、炙甘草6克、神曲10克、海螵蛸15克。 14劑,水煎服,日一劑,早晚飯后溫服,期間忌辛辣寒涼飲食,保持樂觀情緒。
按語:
劉紹能主任分析: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每日行飲食受納、腐熟、吸收、轉(zhuǎn)輸之功。脾與胃以膜相連,共居中焦,胃腑性剛,喜潤惡燥,脾臟陰柔,喜燥惡濕,剛柔相濟,燥潤相和,則神自內(nèi)守。若體虛邪盛,每多為首侵之所,脾胃傷,則百病生,不通不榮,發(fā)為胃痛。胃痛之病因首推飲食失節(jié),若暴飲暴食,嗜辛辣生冷,則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而作痛。過食肥甘厚膩,則助濕、生痰;過食生冷,易傷脾胃陽氣而生寒濕;其次為外感寒邪,客于腸胃,血脈不通則通。另外,情緒波動,郁怒傷肝,木旺乘土,氣機壅滯,發(fā)為胃痛。胃痛之治療無外乎一個"通"字,正如葉天士所說"通字須究氣血陰陽",胃熱者,清熱即為通;氣滯者,理氣即為通;血瘀者,化瘀即為通;陰虛者,滋陰即為通,根據(jù)不同病機采用相用治法,才能活用"通"法。
本案證屬肝郁脾虛胃熱,肝氣郁結,木不疏土,肝胃不和,中焦氣機郁滯不通,日久化熱而胃痛。方中用四君子湯減茯苓之淡滲,以健脾益氣和胃,以達升清降濁,又防理氣藥過多傷氣之弊。伍陳皮、枳實以理氣和胃,并防益氣之品壅滯之偏。加香附、芩連,彰顯疏肝解郁之力并清郁熱,另輔以元胡、三七之品止痛。同時劉紹能主任強調(diào),胃痛的發(fā)生多與情志失調(diào)、飲食不節(jié)有關,故預防上要重視精神與飲食的調(diào)攝,要養(yǎng)成規(guī)律的生活與飲食習慣,忌暴飲暴食、饑飽不均;另外要保持樂觀的情緒,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盡量避免過度勞累與緊張。 (田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