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宇
在鄉(xiāng)下里生活,串門兒是一種習慣,是獲取信息、交流感情的方式,總是不由自主地去鄰居家坐一坐、聊一聊。尤其是農(nóng)閑,家庭主婦在家里納鞋底,感到寂寞,感到孤單,會到鄰居家串門兒。在一起說說話,扯東道西,漫無邊際地閑聊,不知不覺天色正午,手里的鞋底兒也大功告成了,把沒有說完的話題暫且打住,回家去做飯。
男人們串門兒大多是消遣,打發(fā)時光。閑著無事可做,踱步到鄰居家,坐在一起抽煙、喝茶,聊往事,說農(nóng)耕,也談歷史,傳播奇聞異事。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如果是冬天,則會圍著鄰居家的火爐,聊得開懷大笑,忘記了吃飯。三五個人一起去串門兒,就更加熱鬧了。有的人鉆牛角,愛抬杠,為一件事爭執(zhí)不休,像一幕幽默的舞臺劇。
作為一種社交的方式,串門兒溝通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作為一種交流信息的平臺,串門兒讓人獵取村里的東家長、西家短。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視,好多的隱秘的事情、奇絕的傳聞都是通過串門兒傳播的。
有人來家里串門兒,主人家要熱情接待,端茶倒水,走的時候還要送出門外,偶爾會送給你幾頭蒜、幾棵蔥,相互之間分享,傳遞著街坊鄰居之間的親情、友情。喜歡串門的人,端著飯碗也會到鄰居家去聊一會兒,在鄰居的飯桌上分享鄰居的菜肴,甚至在鄰居的菜甕里撈一塊咸菜。那姿態(tài),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樣霸氣。常到鄰居家串門兒,鄰居家的狗見了你都會搖尾巴。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串門兒,村里人會懷疑這個人患了自閉癥,有些不正常了。而有的人家,如果沒有人來串門兒,說明這家人的性格孤僻,人緣不好。
姥姥住在村中央,多年寡居,家里卻笑聲不斷,熱鬧非凡。農(nóng)村沒通電,一些老年婦女為了節(jié)省燈油,晚上不請自來,一伙人圍坐在昏黃的油燈下,聊到夜深了,困了,才打著哈欠回家休息。有的年輕婦女手里帶著鞋底兒,聊天不影響做針線活兒。如果是白天,老年婦女搬著紡花車子,把“生產(chǎn)車間”帶到了姥姥的小院里,“嗡嗡——嗡嗡”的紡花聲,伴著說笑聲,度過一個閑適而忙碌的下午。本家妗子做好飯,有一小段空閑,也要來姥姥家聊一會兒,給我姥姥帶來一棵蔥、兩頭蒜,臨走帶走一塊姜。姥姥家是新聞集散中心,村里有什么稀罕事兒,誰家婆媳之間發(fā)生斗爭,各種信息都在這里傳播發(fā)布。
如今,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眼睛盯著熒屏,手指刷著微信,很少有人串門了。尤其是到城里居住,高高的樓房,每天關門閉戶,自成天地,卻經(jīng)常想起多年前,在農(nóng)村串門兒的溫暖記憶。